評鑑,評鑑,是雞毛?還是尚方寶劍?
看報告收掛號費 楊志良:將列入醫院評鑑【今日新聞20090903】
衛生署公告「醫療機構收取掛號費之參考範圍」,各醫院的配合情況將納入新制醫院評鑑項目。【自由時報20100701】
醫療核心業務不得外包,衛生署將列入醫院評鑑【衛生署新聞稿20100708】
衛生署強調,為了確保醫院急診室之工作人員以及患者人身安全,未來相關安全防暴措施,將會納入醫院評鑑基準。【衛生署新聞稿20110517】
訪門諾 馬英九:護病三一比列入評鑑【中廣新聞20120103】
改善「血汗醫院」衛署擬將住院醫師工時納入評鑑基準。【台灣新生報20120419】
護士班表亂 衛署:納入評鑑【中央社20120610】
衛署將推出「優良醫美認證標章」制度,制定評鑑標準,取得標章者「不保證一定做得美,但至少安全」。【自由時報20120706】
當「五大皆空」的狀況持續惡化,衛生署為了阻止醫師流失,提出的對策竟是「醫美評鑑」,實貽笑大方。早在四千多年,大禹便曉得築堤圍賭治不了水,疏濬方為根本治療。
而從暴力防治,到改善血汗醫院,事事皆求諸「醫院評鑑」,恐怕是不智之舉。
台灣是全世界第五個,全亞洲第一個實施醫院評鑑制度的國家。醫院評鑑的初衷是為了透過公正、客觀的檢視,進而提升醫療品質。但在實施評鑑多年之後,制度越形扭曲,評鑑已經被當成一場荒謬的「戲」來演,主管機關卻仍變本加厲地奉為圭臬,更試圖以醫院評鑑當作解決一切問題的手段,彷彿只要列入評鑑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醫院裡的任何一位工作人員,乃至於看護、家屬都能夠列舉出關於醫院評鑑的許多荒謬事蹟。發小冊子載明回答評鑑委員的標準答案,晨會的時候抽背醫院的願景、宗旨、理念,用數不完的紙張製作評鑑資料,簽名的筆要換顏色,當天不准叫便當…荒腔走板族繁不及備載,真正可謂罄竹難書。
醫改會調查亦發現醫院充斥了應付評鑑或勞檢的「假」班表、「假」下班刷卡、「休假」來規避;也有醫院規定下班一小時內要刷卡,實際上卻是要求人員刷卡後再回去加班。
醫院評鑑已經是徹徹底底地本末倒置,把指標當目標,凡事評鑑第一,評鑑最大。
衛生署面對一切的問題,都是回答「納入評鑑」。
而負責評鑑業務的醫策會已然成了全台所有醫院的「太上組織」,什麼都評,什麼都會,說什麼就是什麼。因為醫院評鑑等級直接影響健保支付標準,握有這項命脈,從此雞毛統統都變成了令箭。評鑑委員說的話盡被奉為聖旨,莫有不從。
醫院管理階層用一切手段要通過評鑑,更全力製造資料,極盡荒謬之能事。
「評鑑造假」是公開的事實,評者、被評者皆心知肚明。
上級長官知道嗎?當然知道!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通過JCI國際醫療品質認證的醫院,多半作假。」【康健雜誌162期】
人人皆知道造假,卻仍放任如此扭曲的制度橫行,頻繁的評鑑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更已在不知不覺中影響病患的權益。
深受「評鑑制度」荼毒的另一位苦主是各大學院校。自從引入評鑑制度之後,非但沒有提升教育品質,更造成大學院校極大的困擾及負擔。過於強調研究數量、論文發表、學位、SCI,已經扭曲了大學的存在與教育的目的。老師被迫將重心放在研究、論文,而無法好好教學。
凌駕一切的評鑑制度,對高等教育所造成的危害已受到許多關注,監察院亦對教育部提出糾正。
監察院所指出「高等教育評鑑」的違失中有許多項都與「醫院評鑑」若合符節。
各校為準備系所評鑑,投入許多經費、人力,甚至有學校動支上千萬元經費、召開100 餘場之準備會議,印製之文件堆積如山,甚有系所主管不堪繁重請辭等,此已影響學校及受評系所教學、研究之正常進行。
教育部運用高等教育系所評鑑結果,將招生名額、奬補助及學雜費調整政策相結合,形成實質之獎懲機制,影響各校招生與校務發展,有違高等教育評鑑認可制設置之初衷,且不符國際高等教育評鑑之趨勢。(醫院評鑑亦與健保給付相結合)
評鑑結果自有其市場機制,教育部根本無須與懲罰性措施掛勾,此舉不但違反評鑑要求自我改善的精神,亦與國際高等教育評鑑潮流不合。
大學評鑑及技專校院教師升等均以在國外發表論文為主,亦導致近年來全國各大學院校過度熱衷研究而輕忽教學之弊;大學校園內一窩蜂以論文發表為標的,嚴重忽略實用技藝之傳授、生活教育之培養與正常教學工作之發展,教育部難辭其咎。(各醫院亦是以論文發表為標的,嚴重忽略臨床上正確的診斷與治療才是醫學最重要的目的。此舉更是迫使外科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授們忙於鑽研學術研究及論文發表,疏忽教學任務,「重研究、求發表、輕教學」之氛圍瀰漫。導致校園有形無品、有腦無心之扭曲現象。(一針見血)
對此現象,中央研究院院士林毓生認為大學評鑑等「各類管理主義」,已嚴重干擾大學的學術自由,造成金錢浪費、人力損耗,因而提案「重建大學教育與人文精神」。
林毓生院士指出,二○○五年成立「高教評鑑中心」,以法人基金會的方式運作,閉門造車的政策與指令式的權力,不受外界監督,是大學評鑑最嚴重的問題之一。
握有醫院評鑑無上權力的醫策會亦呈現出同樣的弊端。監察院所提到關於「高等教育評鑑」的種種缺失,在「醫院評鑑」裡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林毓生院士更說:「這個本末倒置,令人疲於奔命的政策,使他想起古希臘詩人的名句:『上帝如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使他發瘋。』當年設計此一『瘋狂』制度及繼續推行此一政策的教育部長們,都應公開道歉!」
人盡皆知弊端叢生的「評鑑制度」,卻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當成解決問題的藥方,肯定是會藥到命除。
我們可以很肯定地說,錯亂的評鑑制度也是導致醫療崩壞的重要幫兇!
教育與醫療是社會兩項重要的支柱與資產,不能再任其腐蛀枯朽,在即將頹圮之際期盼監察委員亦能出面審視「醫療評鑑」的種種弊端,若能懸岩勒馬,實蒼生之幸。
【外科失樂園 / 劉育志】
◎您可以經由此網址(http://ppt.cc/xAj6)分享圖片。
加入志志的粉絲團
※※※※※※※※※※※※※※※※
延伸閱讀
焦點文章: 我們最幸福!急診室的美麗真相
開刀房裡的故事: 手術 (18禁)
小護士的私密問題: 分寸 (依然18禁)
最多迴響的故事: 家後
志志的書: 《刀下人間》試讀本-單車投資術
志志的演講:珍惜、擁有 從這裡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