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一致的完美絕對是災難
文 / 白映俞 醫師
最近哈佛大學教授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來台演講,
宣傳新作《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
加上舊作《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持續發燒熱賣,
出版社打鐵趁熱,請出桑德爾教授於2007年的舊作,
翻譯成這本《反對完美:科技與人性的正義之戰》。
光看到書籍介紹,我就忍不住地打了個寒顫。
“正義”、“市場道德正義”、和這次的“基因工程研究”這些主題,
其實早就消失在我們的媒體探討範圍裡,
我們接觸到的新聞都是政黨政治鬥爭及如何擴大經濟體。
這些容易引起爭議的棘手問題,政治人物都是不碰的。
然而桑德爾教授竟然能夠屢次挑戰這樣“禁忌”的話題,
讓我馬上毫不猶豫地買來讀。
此書的內容不多,從開頭就投下個震撼的議題。
一對失聰的同性伴侶希望生下耳聾的小孩,特地找尋五代都失聰的家族成員提供精子。
因為她們認為失聰是一種生活方式,不是一種缺憾。
消息一被披露,對此對伴侶的撻伐聲浪不斷。
作者馬上問:
「事先設計把孩子製造成聾人錯誤嗎?如果錯誤的話,是哪裡做錯了?是耳聾的部分?還是設計這個行為?」
大家可以先整理一下思緒,想想看。
(不過我要繼續講…)
從小我就生活在個重男輕女的環境,
親戚間像比賽一般地較量誰家有幾個男孩。
連生兩個女兒的嬸嬸,就去“做”了個男嬰。
讓孤陋寡聞的我開了眼界,原來人可以用“做”的。
當時我就常常想,
被“做出來”好像很奇怪,
可是自然長成個女生好像也人人不愛,
到底是哪一種比較好啊?
轉眼二十幾年過去,遺傳工程的選擇項目不再僅限於生男生女,
還有更多美好特質列在「基因超市」的清單,
以供父母訂製子女,協助孩子取得「贏在起跑點」的機會。
許多人,包括我自己,會對這樣的作法不安,甚至嗤之以鼻,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尤其當父母選擇的,是傳統上的“優秀基因”,而非前面所提到的“聾人基因”時,支持者其實所在多有。
《秘密》一書提及“向宇宙可以無限制下訂單”這樣的想法,
滿足我們對掌控權無限蔓延的渴望,
真是完全點到大眾的穴,難怪熱賣。
現在連孩子都可以向「基因超市」下訂單,大家一定會趨之若鶩。
而這個看似會讓世界更美好的做法,
其中到底有什麼不妥呢?
桑德爾教授在此書不斷重複“生命本身就是個恩賜”,
但這個世代的父母強力介入孩子生活的各個層面,
甚至連孩子先天的組成,父母也想要積極主導。
但是忘記父母不但應該要接受孩子的本質,
也應該要輔導孩子接受自己的本質才對。
我想,這還是起因於大眾過分聚焦在“成功”與“失敗”。
我們太過相信一再的成功才是肯定自己的唯一道路,
而不是了解及接納自身的不完美,
並且發掘自己喜歡自己,才能引領讓天賦自由。
父母輩將走在“成功路”上的諸多挫折,轉化成對子女誕生“不能出錯”的要求。
希望藉著子女的高成就高表現進一步肯定自己:「嗯,能有這樣子小孩的我,一定沒問題。」
當父母看不到人生的意義是個恩賜,而不是競爭,
當父母總是急於掌控和統治,進而焦慮過度,
當父母總把孩子的特質定義為“缺憾”,而非“不同選擇下的生活方式”時;
其實,對孩子的成長,甚至父母的再成長,都是非常危險的。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路上每台車都是高檔的保時捷,
交通並不會因此而變好,駕駛不會因此而快樂,
停車位不會比較好找,車禍也不會從此絕跡。
所有的一切一切,都不會因此而變美好。
如同桑德爾教授的精準論述:
「優生學和基因工程的問題是在天賦上面展現任性片面的勝利。」
生而為人還有太多太多的形塑過程,值得我們去用心、努力、和花時間分享。
訂做一個完美的孩子,絕非是揭開無限精采人生該有的序曲。
即使有父母認為,訂做孩子是為了有好的出發點,立意本善。
但我覺得「替孩子做主」就是個封閉的想法。
尤其更多的時候,大家真的不是“為了孩子好”,
反而只是想要滿足自己的需求(我認為一定要生男孩這點便是)。
同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所說: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
產生於生命對它自身的渴慕。
他們經你而生,卻不是你所造生,
雖然他們與你同在,卻不屬於你。」
刻意設計孩子的基因,等同於插手創造孩子的過程。
孩子,就會更容易被誤認為父母的作品,
需要根據父母的要求變身成圓或扁。
然而父母們訂做的,是屬於“現在的好”,這並不等於未來就會好。
當孩子不如預期,是誰錯?到時難道要指著鼻子互罵嗎?
同時,有了一堆好的天賦,也不代表這個孩子就能擁有生存的本領。
他的心智發展若沒有持續追加,
這個孩子的生存也不會具備快樂及喜愛自己的能力。
當個不愛自己的天才,就會比較好嗎?
話說大文豪蘇東坡也消遣自己被聰明誤一生,希望孩子愚且魯呢!
再者,生物間若是真的要競爭,
不會僅是“強者勝出”,還會有“適者生存”這項法則。
是說,恐龍稱霸地球一億六千萬年還不是滅絕了呢?
桑德爾教授就提到:
「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裡,很容易以為以生物工程改造孩子和自己來獲取成功是在行使自由。
但是改變天性去適應世界,而不是反過來,其實是最深刻的權力剝奪的方式。」
人生於世,有無窮的願望,再轉化成無窮的需求。
科技的進步,推廣到市場行銷。
讓人把握有購買的力量,誤認為戰勝自然的力量。
是時候,我們來思考看看,試圖操控一切,試圖創造完美,到底真會讓生命更有意義嗎?
或許更好的做法是,我們如何學會擁抱所有的“不一樣”。
不要去歧視或貶低這些生物多樣性帶來的不同和樂趣。
而不把完美塑造成唯一的標準答案。
我很高興,桑德爾教授願意提出這些重要的命題,
以供大家思辯。
推薦大家。
作者:邁可.桑德爾
譯者:黃慧慧
出版社:博雅書屋
邁可.桑德爾的書
更多好看的書:
※※※※※※※※※※※※※※※※
延伸閱讀
焦點文章: NURSING: IMPOSSIBLE 全省同步,賺人血淚,夭壽上映中!
開刀房裡的故事:手術(18禁)
小護士的私密問題:分寸(依然18禁)
最多迴響的故事:家後
志志的書:《刀下人間》試讀本-單車投資術
志志的演講:珍惜、擁有 從這裡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