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點菜1  

《好奇頻道》點菜大作戰!Are You Ready

作者:劉育志、白映俞

 

「先生,請問您幾位?」才剛踏進餐廳,服務生便親切地詢問,「請問想坐靠窗的位置?靠吧檯的位置?還是沙發情人座?」我聳聳肩,表示沒什麼特別的偏好。

領著我們到窗邊入座後,服務生遞上兩份精美菜單,開始慢條斯理地介紹:「兩位好,這是我們最受歡迎的套餐組合,您有十八種主菜可以挑選,從法式、泰式、韓式到日式,從牛肉、羊肉、雞肉到海鮮,應有盡有。」

「另外,我們有六種前菜,五種湯品,還有三種沙拉和六種沙拉醬可以挑選。」

飢腸轆轆的我望著菜單,只感到一陣茫然。

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類似的經驗,走進餐廳後,卻發現點菜真是折騰人的任務。

面對如此繁複的選項時,讓我們先來聽聽霍華德‧莫斯克韋茲(Howard Moskowitz)博士的故事[1]

 

改變遊戲規則的人

莫斯克韋茲博士在大學主修的是數學和心理學,接著拿到了哈佛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他在紐約開創了一間顧問公司,專門以科學實驗方法研究食物,曾為康寶濃湯、百事可樂、雀巢咖啡等等大品牌量身訂做商品。

這位科學食物達人在接受《紐約時報雜誌》專訪時,自豪地說:「我在食物科學的研究上做到了極致。」更語帶驚人地表示:「我是改變遊戲規則的人。」

 

三、四十年前的遊戲規則是什麼?

就是食品廠商想要「尋找最棒的產品」!

(如果你心底的OS是,難道現在不是這樣嗎?恭喜你!You’ve got the point!這就是我們等下要提到的重點。)

 

為了尋找最棒的商品,廠商會先找來一大群人試吃,請顧客先遣部隊體驗新產品的味道、香氣、口感等感受。接著把所得到的資料丟到電腦裡,希望藉由統計找出消費者的最愛。以科學實驗聞名遐邇的莫斯克韋茲博士,在公司裡就有著堆積如山的消費者試吃資料。

 

百事可樂在莫斯克韋茲博士創業初期找他合作,希望博士能幫忙找出以阿斯巴代糖做成零熱量百事可樂的完美比例。

根據過往消費者的經驗,百事可樂希望甜度介在8%12%之間。

所以莫斯克韋茲博士進行了一連串科學的求證,先分別調出8%8.25%8.50%、一路到12%各種甜度的可樂,再讓民眾試喝,並挑選出心目中最棒的口味。

 

在還沒看結果之前,我們大概會猜測,多數人喜好的甜度應該會介於10%左右,因為我們非常習慣「常態分布」的觀念,所以會認為大眾的喜好會落在平均值內。

然而,莫斯克韋茲博士卻發現,實驗數據所呈現出來的分布根本是一團混亂,完全沒有規則可言。

 

其實,只要我們稍稍回想一下買泡沫紅茶的狀況,大概就可以了解。

有人喜歡「去冰半糖」,有人喜歡「少冰微糖」,有人喜歡「三分冰七分糖」,反正,只要老闆還沒有翻臉,你都可以開心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比例。

 

您瞧,光是「冰」和「糖」,就能出現如此不同的喜好。更何況是其他的食物中複雜多樣的調味料。

莫斯克韋茲博士費盡心思想要找到「完美的食物」,直到多年之後的某一天,他突然靈光乍現:「我們根本問錯了問題。事實上根本沒有『最棒的產品』,只有『最棒的產品們』!」

 

尋找最棒的產品“們”

1980年代的早期,康寶公司的義大利麵醬品牌是普格(Prego),在美國算得上義大利麵醬的「第二品牌」。

為此,康寶公司找上了莫斯克韋茲博士,希望可以做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

這回,莫斯克韋茲博士的作法是什麼呢?

 

他先依照不同含量的大蒜、甜度、酸度、鹹度、辣度、香氣、濃度、和可見到的顆粒數量等等變數,創造出多達45種的義大利麵醬。

接著,他開著貨車出發到紐約、芝加哥、洛杉磯等美國各大城市,邀請民眾體驗。

每次的體驗,莫斯克韋茲博士只請25個民眾,他們得在兩個小時內,試吃810小盤的義大利麵,並對每一盤從0100評分。

好幾個月過去,莫斯克韋茲博士又收集到成堆的資料,開始進行分析。

 

我們可能會以為,他的目標是要找出這45種義大利麵醬中,最受歡迎的那一種。

但是,莫斯克韋茲博士用這些資料,得出的結論是,「美國人對義大利麵醬的喜好,大致可分成三種。一種人喜歡樸實的醬料,一種人喜歡辣味的醬料,一種人喜歡超大顆粒,也就是吃起來特別有咬感的醬料。」

或許有人會很不以為然地說:「忙了好幾個月,搞這麼大,卻僅僅交出這樣簡單的報告,太不入流了!普格公司看到報告應該要掀桌子吧!」

不過,當莫斯克韋茲博士把報告提交給普格公司時,普格馬上注意到最重要的資訊,就是原來美國有三分之一的人,鍾愛超大顆粒的義大利麵醬。

而且,當時市面上竟然沒有這種選項!

普格公司二話不說,立刻去研發有咬感的超大顆粒麵醬,在推出之後果然賺進大把鈔票。

 

換句話說,莫斯克韋茲博士了解到某個重要的關鍵,就是每個人對於所謂最理想的麵醬,都有不同的定義。

而他試圖去找出的,不是某一罐麵醬,而是大眾喜好裡有沒有隱藏其中的模式。

所以他藉由大量的資料,得出了三種模式,只要其中有任何模式還沒人開發過,那就是食品公司要去努力的方向

 

過去的食品公司認為市場呈現的是垂直狀,要在市場上決勝負,就需要找到最棒的唯一代表口味。

莫斯克韋茲博士告訴我們的是,每個人心中,對美食都懷抱著不同的期待,這個市場其實像是個水平面,商品與商品之間並無法區分出絕對的高下,有些人喜歡酸一點,有些人偏好鹹一點,有些人鍾情於又麻又辣。

世界上並沒有所謂「好」的口味或「壞」的口味,更不存在所謂「完美」的口味。

榴槤和臭豆腐應該是極佳的案例,喜愛的人趨之若鶩,討厭的人則避之唯恐不及。

 

莫斯克韋茲博士扭轉了「尋找最棒的產品」這個遊戲規則,改成了「尋找最棒的產品們」。

越來越多的公司認同此種想法,於是推出更多不同的口味,來迎合不同的人,市面上回應消費者需求的各種商品也應運而生。

現在,你走進超市,可能可以找到三十種醬油、五十種茶飲、和數百種款式的衣服。三、四十年後的今天,我們面臨的不再是找不到東西可買,而是一整個選擇大爆炸。

好奇點菜2   

 

選擇爆炸的後果

當選擇太多的時候發生的事情是什麼?

首先,我們得花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獲取各項選擇的資訊,並嘗試分辨其中(可能微小到不行)的差異。

想要買車的時候,我們可能會為了汽油引擎、柴油引擎、四汽缸、六汽缸、直列汽缸、或V型汽缸而猶豫不決。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每一個環節,那就得花費許多的精力。

 

接著,當有這麼多選擇的時候,我們的期待就大為提高。因為有大量的選擇,使我們會覺得自己一定能夠在眾多選擇中找到最棒的。

你的老婆、女友、或是你自己可能會為了找件最美、最搭、最上相的衣服,而在百貨公司裡走過一個又一個的專櫃,試穿過一件又一件的衣服,卻遲遲無法下決定。

剛開始,這種類似尋寶的過程或許很新鮮,也還稱得上有趣,不過在幾個小時之後,就會變成累人的折磨。經歷了千辛萬苦,就算挑到了幾件還算中意的衣服,但是在心裡卻總還是覺得後面一定會有「更好的」、「更美的」、「更划算的」。而妳的老公、男友、或是你自己,可能會露出百般無奈的臭臉,或者根本已經翻臉走人。

 

因此,明明有這麼多選項,最後的結果卻往往不盡人意,甚至我們會開始後悔自己為何做出了這樣的抉擇。

「齁!明明有那麼多衣服讓我選,我怎麼會買到這一件啦,連坐下來都要深呼吸,還怕衣服破掉。早知道就……」相信我們對這樣的內心戲應該都不陌生。

 

原因在於,我們腦袋瓜裡永遠存著一個想像的烏托邦,並會把自己認定的價值和信仰放在這個烏托邦裡。

每一次做出選擇,都試圖要實現腦海裡的烏托邦,彷彿這樣就能達貼近幸福快樂的境界。

我們試圖透過仔細的挑選,來打造自己完美的生活。可是,「選擇大爆炸」不但會先讓人陷入舉棋不定的漩渦,隨之而來的便是患得患失的煎熬。 

好奇點菜3 

 

回歸到水平面的選擇

為數眾多的商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要殺出一片天,需要靠許多的「雜訊」來干擾消費者,才能獲得青睞。

因此,原本列在水平面上的商品,為了向上竄出頭,便得刻意創造出決勝負的優勢

經由無所不在的廣告,帥哥美女的加持,精心雕琢的文案,廠商企圖灌輸消費者,什麼才是「美味」、「品味」、「生活」、「格調」或「高尚」,藉著把商品的垂直面持續向上推高,讓顧客消費時,不再只是純粹思考自己想要或需要什麼,而是考慮:「我『應該』要選什麼產品,才能彰顯或配得上我的身分。」

所以,縱使是小吃店,招牌也要亮出「正統」、「老店」等字樣,告訴顧客「選這間才懂口味」。

「因為你值得」更是個相當誘人的廣告詞,讓消費者感覺投資自己是最最值得,無論花再多的錢買高價化妝品都可以。

原本拓寬成水平面的商品群,是要增加我們選擇的自由;但為了在競爭的市場裡脫穎而出,廠商還是需要強調自家的東西是「最棒的商品」,因此繼續在垂直面向上發展。

廠商不會告訴我們,他們明明已經發展出不同的品項,來迎合不同的人;而會持續地告訴顧客:「來吧,如果你很棒的話,請務必使用我們的這種商品,因為我們的最好。」

站在廠商的角度,當然這些行銷策略是無可厚非的。

但身為消費者的我們,應該要曉得,我們找的,並不是所謂最好、最貴、最便宜、最划算、最時尚、或是最有品味的東西,而是,自己喜歡的產品

而且,請把標準放在「喜歡」就好,別為了「最喜歡」而付出無謂的追求。

 

問題是,每個人不一定了解自己的喜好。

套句莫斯克韋茲博士的話:「人的大腦其實不知道他們的舌頭想要什麼!」我們無法在大腦裡正確描繪出想吃的食物口味,只有在嚐到後決定喜不喜歡而已。

更何況,有許多的物品,我們除了「需要」之外,實在談不上什麼喜歡之情。畢竟,有誰能多愛衛生紙及濕紙巾呢?

選項過多所造成的困擾,可能是源自於我們無法分辨出「它們」之間的差異,所以,別費心思煩惱了,就把這「無盡的」選項看成是「一個」選項,選哪一個其實都沒差。

 

「適度」的選擇對我們或許有利,但是,「過多」的選擇對我們肯定有害。

面對物品「選擇大爆炸」的環境,我們需要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選擇自己所愛,也愛自己所選。千萬不要將自己圍困、迷失在無窮無盡的選項之中。

 
加入志志的粉絲團

  

更多精彩的話題都在:

  


 

[1] 莫斯克韋茲博士的故事請參閱:

Malcolm Gladwell, The Ketchup Conundrum, THE NEW YORKER, 2004

Michael Moss, The Extraordinary Science of Addictive Junk Food, The New York Times, 2013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rgeon 的頭像
    surgeon

    《外科失樂園》志志看世界

    surge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